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自2004年3月初开始筹划推行与国际接轨的HSE管理体系,2005年3月17日通过青岛中化阳光管理体系认证。一年多的体系运行成果表明,建立健全HSE体系并把体系真正落到实处,能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1、为推进体系配备资源
院HSE推行办公室成员负责管理体系的日常推进工作。各部门成立了以主任、书记担任组长的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规模与复杂性在单位设立了兼职内审员,配备了现代化的电脑办公设备,建立了局域网络,形成了HSE管理网络,确保了信息的流传速度和较高的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各级员工的HSE意识,院领导小组举办了HSE体系的基础知识培训班,聘请专家讲课。院内审员参加了中化阳光认证中心举办的ISO14001、OSHM18001及HSE管理体系的标准理解与实施的业务辅导。各基层单位组织员工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力争使每个员工都明确建立HSE体系的目的和意义,并将HSE体系的建立与推行工作贯穿于科研生产中。
2、风险识别与评价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出发点。我们进行评估的目的是: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不间断地识别企业及相关方面在业务活动中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可能出现的最大危害 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采取有效的或适当的组织、技术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事故的目的。这一过程是体系文件的铺路石,也是编写工作前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研究院的特点,按照分公司安全环保处专家的指导,对科研生产作业活动和工艺操作等动态的过程进行了工作危害(JHA)分析,对于设备、设施、产品、工具、原材料和作业环境等相对静止的物质或状态进行安全检查表分析,所有在用设备,逐一进行识别。共识别危险源126个,环境因素70个,汇总了9项重要环境因素和2项重大不可容忍工作危害,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方案11个,并全部得到落实。
我们系统地收集资料,积极深入到科研生产一线和生产辅助单位的每个岗位调查、分析,将设备设施和工作活动中存在的危害识别出来,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巨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以往的安全环保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开展隐患治理工作。同时也深入到生产一线的野外地质勘探小组,在山高地险的大山深入与野外地质专业人员一起识别野外踏勘中的危险源,编写出了野外地质工作程序及应急预案。根据风险评估的结论和控制风险措施的应急计划,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对HSE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3、编写体系文件
根据体系要素,结合研究院实际情况,文件编写时采用A-B-C宝塔形式,逐一编写了HSE管理手册、HSE程序文件23个、HSE运行与控制文件22个及岗位作业指导书15个。例如:根据科研生产的需要,编写了法律法规识别程序,在体系核心——风险识别与评价的前提下,编写了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程序、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
4、全员参与HSE管理
只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才干,HSR管理体系推进才会获得真正的收益。因此自开展HSE认证以来,我们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征集院HSE方针,最后确定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优化环境,益智健体,快乐工作,科技兴企”的HSE方针;明确了研究院现阶段的HSE管理目标,为企业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打好了基础。HSE领导小组也利用科研生产协调会、安全生产会和安全检查等各种会议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还在网络上共享了体系电子版编印下发的HSE管理手册、HSE管理程序文件及HSE管理运行与控制文件,对相关单位下发了岗位作业指导书。营造了单位上下“人人学体系”的氛围,全面提高了员工意识,强化了有关安全、环境与健康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