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HSE管理体系更好在基层管理中发挥作用,更好的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是我们一直致力求成的目标。
1、创新方法突破传统
在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认识的基础上,公司本着“提高风险意识,养成风险识别习惯“的管理理念,尝试着对车辆运行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做了试验。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辨识方法。对干高风险作业建立管理方案,修订完善相关运行控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计划书、作业指导书,对客运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对人员进行防御性驾驶技能培训、对设备进行检测评估,以降低风险度或限期整改,制定应急预案。
结合公司客运车辆多、驾驶员多的特点,从日常工作中的综合管理、公务活动、驾驶员行车管理、乘务员管理、客车保养,工作任务、路况、车况、特殊路况、驾驶员能力、特殊天气、随车工具使用、客运过程环境影响因素、行车线路、客车三检制、设备设施危害因亲辨识和风险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确认辫识危害因素的方向和角度。
辨识危害因素的成果。按照每个作业活动的工作流程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逐项登记。同时,运用车间会、晨会、下基层和操作员工一起探讨等方法,充分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从实际出发。真正懂得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了解并掌握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在划分作业单元的基础上。按照每个单元的工作流程进行危害因素辨识,进行逐项登记。
2、科学评价掌控风险
危害因素辨识的最终目标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是风险评价。风险管理要突出重点。抓好高风险工作环节的监督控制。高风险作业环节是最容易出事故的环节,比如特殊天气行车、特殊路况情形下驾驶员的操作等,是安全监督工作监控的重点。要对高风险作业实施审批监控制度,要求员工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制定风险削减控制措施,并且要落实责任、落实措施。
风险管理,还要杜绝管理死角,把安全管理的触角伸到每一个角落。安全管理不能有死角,事故往往出现在意想不到的环节或被遗忘的角落。安全工作既要抓住重点,还要不留死角,安全管理人员要把本单位的危险源(风险源)搞清楚,动员全体员工把身边的风险识别出来、揭露出来。把风险置于严密监控之中,并竭力去削减或防范风险带来的危害。
评审风险削减与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削减与控制措施制定的幕础上。对原有的作业计划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进行完善,形成更加符合生产实际的岗位作业指导文件。根据风险控制等级,选择重要危害因素和较高等级的风险。编制应急处置措施,增加风险控制的有效性、适宜性及可操作性。
3、扎实推进力求成效
突出特点,创新方法。在危害因素辨识工作中。公司针对客运交通行业管理的特点。在原有危害因素辨识的经验基础上,运用点面结合分析法,突出了车辆运行方面的辨识。综合考虑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环境危害等多个方面。这种新的辫识方法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说,是崭新的突破。在危害因素辨识模式中也是一种创新。它全面体现出危害因素辨识和HSE管理的内涵和本质要求。展现出客运交通管理的大安全观念和行业特点,营造了人人参与辨识和识别风险的宏观工作氛围。
精细描述,提高水平。危害因素辨识是HSE管理体系工作的基础。公司在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本着认真查找、精确辨识、精细描述的原则,明显地提高了描述危害因素的准确度和辨识水平。精细描述不是越细越好,而是以准确为主。按照危害因素辨识的要求,描述出平时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主要危害比较容易,但是在日常工作当中不容易发现的主要危害,以及异常条件下潜在的危害因素却不太容易描述。危害因素的描述应紧密贴近实际,具有针对性和许遍的指导意义,描述语言不能含糊。统计数据不能粗略。
深入推进,动态管理。随着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的推广,公司不断地将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向各个岗位延伸。将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紧密田绕生产运行的动态不断更新、发展和完善,实现了危害因素辨识工作的动态管理。同时,对客运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改线路。及时调整辨识方法和内容,辫识行经区城的水故多发区、复杂道路交通环境、交通流量、易出现的违章行为、应急驾驶技术等,发挥优先预防的作用,有效防范交通事故。例如对雾雪天气不使用雾灯、驾车过程占道行驶、接打手机、不系安全带、超速行车、右侧超车等违章行为进行危害因素辫识。员工在参与辨识后,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危害因素给行车安全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是每个驾驶员必须加以控制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操作违幸率大幅下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
4、对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的几点认识
(1)领导重视是关键。此次下作的开展,得到了油田公司安全处各位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各位领导莅临特车公司作了专题调研。并专门指导和督导这项工作。为特车公司开展“写风险’活活动注入了动力。基层单位全力投入,明确分公司经理亲自落实,使活动开展得到了保证。
(2)“写风险”不是一项新的工作,是基层HSE体系运行中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是“查隐患、反三违”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3)需要全员参与,让岗位员工学会和掌握如何发现风险、识别风险,提高全员风险防控能力。
(4)过程控制要结合工作任力、操作步聚开展。
(张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