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油站的安全管理与油库不同,事故概率比油库高得多,稍有不慎或疏忽,就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笔者通过对本系统内加油站的安全检查和参观系统外的一些加油站,发现大多数系统内加油站基本上是符合安全要求和《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设计规范》)的。但是,少数加油站仍然存在一些不安全的问题,尤其是目前收购的加油站,安全隐患就更多一些,主要有以下几点。
1、汽车油罐车采用敞开式和喷溅式卸油
首先,不密闭的卸油容易造成油品的挥发,增加损耗,且油气还会沿地面扩散,若遇火源极易引起火灾。如广西地区1999年度发生的4起加油站火灾事故都是由于不密闭敞开式卸油(即将卸油胶管插人量油孔内)造成的。因此,加油站的汽车油罐车卸油必须按《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密闭卸油方式,卸油管与油罐进油管的连接,应采用快速接头。其次,喷溅式卸油容易使油品产生静电,发生火花,引起着火。由于卸油产生静电而引起火灾的事例也很多,这都是在卸油时由于进油管未插到罐底,油品喷溅产生静电发生火花而引起的。所以,加油站的埋地油罐进油管在设置安装时,必须按《设计规范》的要求,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0.2m处。
2、油罐通气管管口仍安装呼吸阀,没有更换阻火器
加油站的埋地油罐与油库的地上油罐不同,埋地油罐内气体空间昼夜之间的温度无明显变化,不会产生小呼吸,而大呼吸时呼吸阀对减少油品损耗不起作用,安装了呼吸阀反而增加了卸油时的阻力,延长卸油时间,故不必安装呼吸阀。而加油站的明火管理也与油库不同,为了防止外面的火源引人油罐内,造成事故,通气管的管口就必须按规定安装阻火器。
3、油罐设在建筑物内或地下室内
由于油罐设在建筑物内或地下室内,在室内的油罐必然安装一些附件,如量油孔、闸阀和法兰等,它们是产生爆炸危险气体的释放源,泄漏和喷溅式卸油挥发的油气由于通风不良而积聚在室内。一方面,人员进入容易中毒,另一方面,若遇火源立即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例如广西柳州地区融水县某农机加油站,1998年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该站两个柴油罐就安装在地下室内,因采用喷溅式卸柴油,油气积聚在室内无法扩散出去,当保管员进去看罐时,不小心碰出火花,立即发生爆炸,当场将保管员炸死,损失惨重。因此加油站油罐的安装必须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应直埋成地下式,严禁设在建筑物内或地下室内。
4、一些加油站的埋地油罐不设抗浮装置
当油罐埋在最高的地下水位以下时,遇上长期雨天,油罐四周就会积满雨水。水对油罐会有一股强大的浮力,这个浮力的大小与油罐体积的大小有关。在雨水消散不及时的情况下,油罐就会被浮起,就会将与其连接的管子拉断,使油罐变形,造成经济损失或跑油甚至火灾事故。
5、加油站职工仍有在站内营业室和值班室吸烟、用电炉及明火做饭烧开水的现象
根据《设计规范》规定,油罐与明火间的距离是:一级加油站规定为30m。二级加油站规定为25m。三级加油站规定为17.5m。在营业室和值班室内吸烟、用明火是非常危险的。一些加油站的营业室、值班室与油罐的距离一般是达不到安全距离的。例如:广西全州县某农机加油站,将油罐设在建筑物内,东北面和正南面各开一扇小门。1998年事故发生时,在南面近30m处的一层住房内有一煤炉正在烧开水,突然吹来北风,将建筑物内的油气吹至住房内,遇上煤火引起爆炸事故。因此,根据有关安全管理规定,营业室和值班室必须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6、有些电气设备仍不符合安全要求
如营业室及值班室内的照明线路不按规定要求敷设安装闸刀开关且不符合防爆要求,与油罐、加油机距离较近,烧伤痕迹严重加油机的进线有的不符合防爆和耐油要求,进线口也不密封,油气浸蚀会使电缆外皮脱落,造成短路,引起火灾事故。
7、汽车油罐车卸油场地不设静电接地装置
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加油站的汽车油罐车卸油场,应设用于汽车油罐车卸油时的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有些加油站在卸油场地不设排放静电的接地装置,这样会使油品在卸油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和运输过程中积聚的静电无法排放于地下,极易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着火,这是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总之,加油站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除以上几点外,有些加油站还存在冒油、混油和油品亏损严重等问题。笔者认为,安全管理工作还有待各级领导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特别是在目前为占领市场,大力发展和扩大加油站网点的情况下,新建和改造的加油站一定要符合安全规范,对于收购的加油站,不安全的因素一定要彻底整改,才能确保加油站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