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台风应对和处置工作带来的深刻启示 :

(一)未雨绸缪,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取得抗灾胜利的重要基础。2006年全国和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常州市高度重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扎实推进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预案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四进”工作。各级特别是基层单位结合夏季暴雨水灾、冬季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日趋增多的特点,进行了气象灾害、防汛防台、城市排涝等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完善,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提高了处置气象灾害的应急响应速度和能力。正是因为有了应急预案,面对突如其来的台风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才能做到“应对有策、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二)政府主导,建立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是取得抗灾胜利的关键所在。在应对这次台风灾害的行动中,各级党委、政府紧急动员、科学决策、周密部署,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为应对与处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级防办、应急办等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及时收集信息、传达指令,确保前方后方有效衔接,发挥了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运转枢纽的作用。同时,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各部门、各单位整体联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保证了抗灾工作的胜利完成。特别是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迅速反应和灾区群众的广泛响应,团结一致、全力抗灾、连续作战,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依靠科技,建立完善的预警调度体系是取得抗灾胜利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市政府各部门十分重视科技投入,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市气象、水文等部门建立了精确化的监测体系,提高了预测预报水平。在准确的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
报的基础上,及时通过各类媒体立体式、高强度播发预警信息,跟踪报道应急处置动态,滚动宣传防台避风知识,为应对处置台风灾害赢得了时间、营造了氛围。同时,各级应急管理机构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加强值班,通过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及时将防灾抗灾部署传达到台风应对工作一线,并跟踪调度受灾地区和市有关部门的抗灾救灾,协调有关方面共同做好应对工作,保障了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
(四)全民动员,建立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是取得抗灾胜利的根本保证。社会公众既是公共安全最重要的保护对象,又是应对自然灾害的行为主体。多年来,各级各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了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在接到市防指防台指令后,全市所有建筑企业、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培训机构、渡口等基层单位不讲价钱,鼎力支持,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重,坚决服从市防指统一部署,停止一切户外高空作业,取消一切大型群体活动,严格落实防台避风措施 ;社会公众特别是长江、湖区等危险地带的群众坚决服从当地政府及部门的统一安排,在台风来临前协助落实设施加固等防范措施,主动配合做好撤离疏散工作,遇到险情积极开展自救互救,为减少灾害损失提供了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