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类型
目前国际上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从类型上可划分为规范和指南两类。此外,从应用范围上也可划分为可适用任何类型组织的和仅适用于某一行业的两类。
规范是用于审核企业建立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能够用于认证和注册。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AS/NZS4801、欧洲的OHSAS18001。指南则为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供了更多的指导性信息,能够帮助组织建立和改善它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但不能用于认证和注册,如英国的BS8800等。
限制于某一行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针对性较强,表现形式上更具行业特点,如国际范围内石油、天然气及石油化工行业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HSE)。适用于各种类型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及形式更具普遍性,它要求在标准的框架内组织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运行模式
从目前已颁布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运行模式看,大体可分为3种类型:
①ISO14000运行模式,如OHSAS18001、AS/NZS4801等;
②ISO9000运行模式,如美国工业卫生协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
③其他运行模式,如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等。
对这3种运行模式,ISO14000运行模式是国际上最新的管理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也比较适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特点,采用这种模式也有利于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如图。

图:成功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在众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中,尽管各个标准的内容表述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其核心内容都是体现着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都围绕着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展开。对于目前所有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标准,应该说OHSAS18001标准在基本内容表述上最为科学、准确和更具有操作性,国家经贸委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主要是根据此标准制定的。OHSAS18001标准全部要素如下: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法律及其他要求
-目标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机构和职责
-培训、意识与能力
-协商与交流
-文件
-文件与资料控制
-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与响应
-绩效测量与监测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记录及记录管理
-审核
-管理评审
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体现了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企业实现风险控制的总体职业安全卫生目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是企业通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实行风险控制的开端。企业应遵守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为企业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实现良好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指明了基本的行为准则。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旨在实现它的管理方案,是企业降低其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持续改进的途径和保证。明确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和成员的职业安全卫生职责,是组织成功运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根本保证。
搞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全体人员具备充分的意识和能力,而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适当的教育、培训和经历来获得及判定。企业保持与内部员工和相关方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交流,是确保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实行必要的文件化及对文件进行控制,也是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对企业存在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除通过目标、管理方案进行持续改进外,还要通过文件化的运行控制程序或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来进行控制,以保证进行全面的风险控制和取得良好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对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行为要保持经常化的监测,这其中包括遵守法规、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等情况的监测。对于所产生的事故、事件、不符合,企业要及时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良好的职业安全卫生记录和记录管理,也是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是,检查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它为进一步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供了依据。管理评审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审,目的是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