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游泳是广 大青少年和众多体育爱好者最为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但是,由于一些学校没有认真加强游泳活动的组织、指导,也没注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游泳卫生、安全等知识的教育,致使很多青少年缺乏游泳安全的组织及有关知识,从而每年都不断发生游泳溺水事故,这必须引起学校和体育教师、校医、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游泳组织工作和游泳安全等知识 的教育,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那么,怎样在游泳运动中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呢?

第一,宣传游泳安全和卫生知识,水不游泳不同于陆地上的运动,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参加,为预防溺水意外事故,游泳前要认真进行身体检查,如发现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癫痫等疾病,就不要让其参加。其次,当学生身体虚弱和体力与脑力疲劳以及女生月经期,都不宜下水。另外,还要教育学生不要在饭后立即游泳,而应休息半小时以后方可下水,以防消化不良和胃肠疾病。游泳后,还应滴几滴眼药水,预防眼病。
第二,注意选择游泳的场所。我国水域辽阔,为广大青少年和游泳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场所,但到天然水域游泳,体育教师要注意指导和选择水质干净、河床平坦、水位稳定的江河湖海,并了解和熟悉水深,流速等情况,而不要到水情复杂、船只来往频繁和水源受到污染的水域中游泳。即使到游泳池游泳,也要注意水情。
第三,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不少青少年在游泳中之所以出现头晕、腹痛、抽筋、肌肉拉伸甚至发生溺水事故,往往是下水前没做或没有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所致。因此,体育老师一定要教育、督促或带领他们在下水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如做操、慢跑、游泳模仿练习等,并活动好头颈、肩、髋、膝、踝和腕关节等部位。
第四,切实加强组织和救护工作。无论是学校、班组还是同学结伴游泳,都应根据各人技术、体力等情况分组,分水域下水。一般以三至五人为一组,以便于组织和相互照顾、帮助,切不可单独下水。同时,要选派水性好、有救护经验的同学担任救护员,并备好救生圈、竹竿、木板和绳子等救护物。一旦发现溺水者,立即投送救护物或进行直接救护。
第五,掌握并传授游泳自救、救护和急救知识。体育老师和校医,应掌握并向学生传授游泳时自救和急救知识。如果发生溺水,首先不要慌乱。自救方法是:立即躺于水面,手脚伸直,头向后仰,使嘴和鼻露出水面,同时吸气要深,呼气要浅,这样可浮在水面而不致下沉,切不可举手挣扎。如腿部抽筋,应设法游到岸边或浅水处。若不能游动,则深吸一口气,仰浮于水面,以抽筋腿的异侧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并用另一只手压住抽筋腿的膝盖,使腿伸直;如手指抽筋,可先握拳再用力张开,反复几次便可解除。
如果有人溺水,直接救护时,救护者应从侧面游向溺水者,不要从正面救护,以防被其抱住而一同溺水。救护中,要使溺水者仰卧,然后从背后用双手托住他的下全颌或腑窝,将其面部抬出水面以仰泳姿势将他拖至岸边。
当溺水者救上岸后,先要清除口鼻里的泥沙等杂物。接着,急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其腹里水倒出。若他已清醒,要给以姜汤、热茶和糖水等饮料,让其安静休息,如发现呼吸或心跳已停止,应迅速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严重者,要立即送往医院。途中,有关急救措施不能停止。(陈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