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据统计,2004年本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11起。死亡43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个多亿。2005年,辽宁“2.14”矿难造成214名矿工遇难,“3.29”江苏发生运输液氯槽罐车交通事故,液氯泄漏造成村民29人死亡等,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了悲剧,同时也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良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维护社会的稳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而安全生产又是稳定的表现形式。如果没有安全生产,如果劳动者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话,那么,和谐的社会又从何谈起?安全生产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紧密联系的,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并以此扩展到家庭和谐、组织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这种多层次和谐不仅是有机的、动态的,而且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应该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每一个组织和企业是,体现为每一个人的应有权利得到尊重与保护,体现于企业的安全投入与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安全生产检查执法力度,消除各种隐患,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安全投入不是一个简单的投入与不投入问题,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从近几年的事故分析中可以看到,由于安全投入不足或根本不投入.使一些本来应该可避免的事故发生了,造成了人员伤亡。如在本市建设工地发生的一起事故,就是由于老板为节省一点成本而给工人配置劣质劳防用品,以致于在事故中劳防用品不起作用而造成伤亡。2004年,本市中小企业的发生死亡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5.8%,其主要原因还是安全投入少甚至没有安全措施。又如今年3月28日,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在对上海某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时发现,在一间粉尘漫天飞舞的矮房里,几个工人正在一个大水缸边操作,他们的头发上、外套上都落满了白茫茫的粉尘。根本没有穿工作服,也没戴手套和口罩。更令人惊讶的是,工人平时吃饭也在这里。在上海某一合资企业,检查人员又发现在粉尘作业场所的工人戴的口罩是黑的。工人们说3天才换一次。可想而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怎么会得到保障7没有安全就没有和谐,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国务院今年投入3O个亿建设资金来支持国有煤矿的安全技术改造,地方和企业也将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反映出国家领导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加大安全投入、改变不安全状况的决心。
安全与生产、与经济发展不是一对矛盾,安全投入了,从表面上看似乎增加了支出、增加了成本,但从本质上看,由于安全投入,企业的安全得到了保证.那么企业的生产秩序和经济效益也就得到了保证。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左秀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