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性评价与安全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安全性评价与安全风险管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两者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以系统安全工程理论方法为指导,实施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基于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闭环过程管理,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所致,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是安全风险,就是事故隐患。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分析、辨识和控制这些隐患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失控导致事故发生。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控机制,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提升基层安全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
2、建立风险管理的培训机制,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
参与风险管理的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建立风险管理的培训机制,对风险管理的主管人员定期(1年1次)进行风险意识、危害辨识方法与风险评价技术、风险控制方法等管理技能培训;基层HSE评价小组定期(1月1次)进行内部风险管理交流活动,分析同类装置、作业活动事故案例、审核、分析编制的风险评价报告,从而提高风险评价技能。基层单位的培训不需要太多的大道理、大理论,而应做到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形式灵活。基层单位应结合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进行形式多样、灵活的培训方式。
3、建立风险管理的指导机制,充分发挥健康、安全、环保主管部门的优势
健康安全环保主管部门汇集了风险管理的精英,指导、监督基层单位开展风险管理,具有独特优势。指导工作可分为定期与随机两类,定期指导,主要协助基层单位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技术与方法问题;随机指导,则通过健康安全环保主管部门积极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风险管理过程,促进基层单位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同时注意指导、审查基层单位的风险评价报告,及时纠正失误。
4、改革风险管理的监控机制,强化监督工作
为了强化过程风险控制,充分发挥过程监督的作用,认真挖掘生产现场存在的各类不安全隐患和问题,有效地预防操作风险,建议在基层站队创新“剖析式检查、交叉式检查和赏识式检查”三种检查方式。
“剖析检查”是指班组每周、基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剖析检查,对照检查标准逐点、逐项进行剖析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倒查法”,由下至上认真分析原因,落实各级责任,并按照厂处隐患责任追究等级进行处罚。改变以往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后即结束的习惯,延伸为在整改后继续纵向深层次查找问题存在的客观原因,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出现。
“交叉检查”是指每季度由质量安全环保科牵头,组织基层主管安全领导、安全组成员,随机抽取班组进行互查互检,汇总发现的问题,讲评检查结果,通过不同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不同检查内容,加强基层单位横向对比,起到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更加促进了基层单位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赏识检查”是指检查人员专门记录基层单位现场管理的好做法,进行总结、提炼、推广和交流,通过人性化现场管理方式,将过去“查找问题”转变为“寻找优点”,极大地增强了岗位员工的工作信心和主动性,消除了员工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更加有利用对人员行为风险的控制。
5、建立风险管理的权责对称机制,增强工作主动性
实践表明,权责不对称,风险管理难以深化。建立权责对称管理机制,落实有感领导,强化直线责任,建立风险管理的管理责任制明确生产工艺过程、检维修施工作业过程风险管理的责任人,应分别由生产、工艺和设备、工程专业担任,充分体现“谁主管,谁负责”要求。同时,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并严格兑现,注意防止出现只罚不奖现象。
6、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判别准则,提高风险等级的合理性
不同风险评价方法提供的判别准则都体现了该方法的特征,目前,许多企业所能搜集的相关数据非常有限。另外,不同企业作业环境、资源状况有相当差别,一个厂实行统一的判别标准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制定判别准则要多元化,不再将LEC法和故障树做为单一的判定准则,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能否满足现行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
(2)执行现有规程、制度、措施后风险可控情况;
(3)当前作业环境条件和系统允许情况;
(4)其他资源的可利用情况;
(5)实施削减措施的可能性。
风险管理基本目的是通过对人和物的控制,确保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而财产的可再生性,以及资产保险活动,使财产损失的风险已经有所下降。因此,在确定风险大小时,应以对人的危害严重程度作为风险大小的首要判别依据。
7、体会与思考
开展风险管理必须结合生产实际。只有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将安全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经验教训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取得实效。在编制辨识范本和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基层管理者和员工的意见、建议,吸取以往事故案例的宝贵经验教训,注重作业现场和过程管理与作业方式、事故类型等实际情况相结合。
开展风险管理必须注重实用、简便、高效。复杂繁琐的过程和方法,不但不会有助于安全工作,反面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走向形式主义的极端。开展风险管理应避免由于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现场经验不足或工作疏忽而造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遗漏、控制措施不到位的现象。
总之,基层管理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有严格根据基层建设的特点以及公司自身的情况,科学地分析基层管理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加强风险管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减少或避免可能产生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