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到位
认识到位是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的前提。国家对农机安全生产一直非常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但随着农机化快速发展和农机数量的大幅增加,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农机事故时有发生。2008年5月15日,贵州省贵定县窑上乡一村民驾驶拖拉机,搭载42人,坠入垂高为13.5米的破长河,造成29人死亡,4人重伤。2008年6月29日上午9时50分许,江苏省331省道201KM处金湖县境内,一辆拖拉机变型运输机与一辆五菱面包车相撞,造成11人死亡,1人重伤。这些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农机管理部门敲响了安全警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农机管理部门要抓住全国正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契机,争取政府支持、部门配合,以创新的思维,开拓的思路,扎实的措施,全面投入到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去。
2、重点突出
明确排查目标,突出整治重点是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是突出排查治理目标。通过隐患排查,开展集中整治,源头管理更规范,使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率、检验率、保险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显著提高。二是突出排查治理内容。全面排查农机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和作业环境、农机安全监理业务规范、农机安全监管基础设施装备、机制体制、规章制度、责任落实、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农机维修质量、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可能引发农机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各类隐患。三是突出隐患整治重点。突出拖拉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治理;突出违规异地发牌发证跨辖区检审行为的治理;突出农机重特大事故隐患的治理;突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安全责任的落实。
3、措施扎实
全面深入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农机安全生产的保证。一是全面落实责任。加强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责任追究制,健全和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农机隐患排查例会制,定期组织分析隐患,分析排查治理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
度,在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设立农机安全宣传专题专栏,定期定时开展宣传报道。三是做好“四个结合”。要把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与落实农机所有者的安全责任、农业机械年度定期检验工作相结合;要把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与“平安畅通县区”、“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相结合;要把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与农机安全监理执法规范化建设相结合;要把农机安全隐患排查与实施“科技兴安”相结合。四是从细排查、从严整治。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是保证农机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必须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从细排查,从实整改,切实提高安全隐患知晓率、一般隐患整改率、重大隐患根治率。
4、加强长效管理
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是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最终目的。一是坚持规范管理。规范农机管理行为是杜绝产生新隐患的基本保障,农机监理机构开展业务工作必须严格程序,坚持标准。二是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安监、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联合执法制度,落实乡镇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牵头协调、部门按责落实、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机制。三是建立责任查处制。对拖拉机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要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事故调查,确保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马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