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种安全事故频繁见诸于报端,触目惊心的伤亡事故多数是由于从业人员违规操作造成。对安全生产的漠视和安全知识的匿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公路行业来说,安全生产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中,搞好基层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避免各种违规事故发生,保证公路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安全教育培训不能仅停留在传授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应知应会”上,而是应以增强职工的整体素质为宗旨,扎实有效地抓好培训质量,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技能。
我们目前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理念、安全法规的学习,进行安全技能的培训,普及和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应该说大部分单位的安全教育没少搞,但安全教育收效不佳,质量不高,职工的安全愈识、安全技能提高不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培训内容宽泛空虚,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由于公路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工种多且工作环境相对不固定,安全教育很难结合到每个岗位的实际。二是培训方式陈旧落后,安全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多数培训达不到教育目的,职工不感兴趣。三是培训考核流于形式,不能检测职工是否真正提高了认识,掌握了安全技能。因此,做好公路行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发挥教育培训在安全工作中的预防性作用,笔者认为必须要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重点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训内容要切合实际
安全教育培训不仅要向职工系统地讲解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提高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同时还必须从本单位生产特点和职工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懂什么”的原则,从解决职工安全工作能力入手加强基本功培训。一是重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要从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中,直接汲取教训,同时也通过真实的事例让职工提高警惕,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提高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二是培训岗位需要的安全生产理论知识,如工序流程、设备和装置的性能、原理等。三是培训岗位需要的实际操作技能,如安全操作规程、巡回检查流程和维护保养方法等。四是培训岗位需要的紧急常识和技能,提高职工的安全防查能力。这些应知应会的安全知识必须使职工全面掌握,要做到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使职工真正认识到违章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从而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二、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
我们每年都要对科级以上管理人员开展安全法律法规轮训,对班组长、生产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常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应该看到,公路安全教育培训的主体仍然是我们的一线职工,有的单位的工地甚至多数是农民工。受教育的群体性质,要求我们灵活掌握培训的方式方法,教育不搞形式,注重实效。
1、直观式培训
对于枯燥的安全理论知识学习,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培训的直观效果,提高学习兴趣是重点。我们可以将生产工艺、操作流程制作成录像、幻灯片,以直观的方式替代理论灌输,将理论知识与现场操作相结合,使职工一目了然,易于接受。
2、问题式培训
要归纳总结前一时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围绕问题进行专题培训,鼓励职工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习,在讨论中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3、演练式培训
空洞的说教往往难以让人接受,特别是对一些长期在一线的民工,他们的培训不能仅靠课堂的培训,更多的是实地的演练。我们可以将他们的课堂从室内转到室外,多搞一些事故应急实战演练,在演练中学习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
4、案例式培训
要通过真实的安全事故案例,增强教育的震撼性,提高受教育群体对安全的重视。通过观看事故录像资料、分析事故案例,吸取安全事故的教训,强化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5、活动式培训
通过安全百日竞赛、安全活动月、安全演讲、安全展览、安全合理化建议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将安全教育培训融人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干乐的安全文化活动,使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以引导职工关注安全、体会安全,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总之,我们要结合受教育者的需要,因人施教,提高职工学习兴趣,使职工真正掌握安全技能,为安全生产提供人力保证。
三、培训考核要严格到位
目前,我们的安全教育培训往往只重视学习知识的传授,在考核的要求上过低,有时单纯以理论考试答卷作为培训效果的考核依据,使得安全培训的实际效果不好,质量不高,同时这也是培训与实际的生产工作相脱节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安全培训中,要将考核形成严格的制度。在具体的考核制度中,不能仅仅看一次的理论考试成绩,要将一个时期以来职工的安全生产状态以及安全行为作为培训效果的检查对象,实行综合评定。可以根据岗位的需要制定安全技能等级标准,定期对职工的安全技能进行测试,将安全技能标准作为员工上岗的条件,同时也作为晋升、晋级的基本条件,调动职工自觉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总之,安全教育培训绝不能搞形式,失去其本来真实的目的,而是要真正从生产岗位和职工实际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培训的内容、方式以及考核上下工夫,开展实实在在的教育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增强职工的安全技能,单位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王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