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安全议题出发浅谈如何理解安全生产是赢利
2018年3月5日,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安全人的小赛,除了想知道5年来GDP增幅、个税起征点升高、智能制造2025等热门话题,还想想听听关于咱安全人的声音。幸好两会也没让小赛失望,人大代表们有提建议的: “应该从人防、物防、技防三个方面发力,系统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水平”;有分析原因的:“我国人口基数大,以前的发展模式是以高能耗、重工业为核心的,再加上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造成了事故较多的局面”;有提醒安全人的:“安全生产领域的历史欠账还没有补上,旧问题未完全化解,新风险已不断涌现。面对双重夹击,要时刻绷紧安全弦,睁大眼、握紧拳、发好力”……其中最令小赛醍醐灌顶的当属全国人大代表、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说的 “安全生产是竞争力,也是盈利能力。企业应该让每一名员工安安全全上班,高高兴兴回家。”以前企业只认为搞好安全需要花钱,安全怎么能盈利呢?且让小赛进行粗浅分析。
1、首先要定义好这个“利”: “利”可以是钱,但从不仅仅是钱
利益是一个社会学名词,指人类用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系列物质、精神的产品,某种程度上来说,包括:金钱、权势、情感、荣誉、名气等所带来的快感,但凡是能满足自身欲望的事物,均可称为利益。企业如果仅仅把金钱一类的年营业额当作唯一的利益,忽视企业品牌、企业形象等隐性利益,将注定其无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生存。安全生产虽然前期需要在设备设施、人员培训教育、隐患排查及治理、职业健康及应急演练等各个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内无明显盈利倾向。但将时间轴拉长,如美国铝业一样在安全方面足够重视的企业,其品牌声誉及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品牌价值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效益的蹭蹭增长。以美国铝业为例,其从1987年到2000年短短13年年营业额从15亿美元增长到230亿美元,可见安全生产的盈利能力不可小觑。
2、企业也有社会属性,我为人人,人人也会为我
企业由一个个人组成,也具有社会属性,其链接的不止有一个个员工,更有他们各自的家庭。作为除生存外的第二大需求,如果安全需求不能满足,更何谈家庭幸福、社会美满。企业为员工营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及氛围就是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随之而来的将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社会对企业的信任。
3、不走寻常路,谁说繁琐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安全是个繁琐活,有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检查,有三级教育、复工教育、四新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教育、职业卫生教育等培训教育,有安全设施、安全附件、安全距离、安全标志等现场安全物件,有林林总总的制度,有需要死磕的隐患排查及整改,有全面细致的风险评估,有不得不做的应急准备及演练,还有“三违”管控等等。安全人的日常很辛苦,但是很充实,因为能实实在在地看到工作环境安全状况一天天变好,减少影响员工作业的不安全因素,使其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同时,营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也能增强员工的自身安全意识及安全作业能力,减少因工伤带来的停工或调岗,间接提升生产效率。